過年....也是日常
過年前要做的事情,除了大掃除、採辦年貨....還有什麼?
鄉下的過年,還要做好多好多的....."粿"。
今天要說的主角是是陳家的媳婦,(照片提供者)
另提:我請她拍照片(壯觀照,人人都想看!),
她說,哪有手(空檔)可以拍啦!!拗不過我的央求,才能有圖有真相!!
話說,
陳家只有一位媳婦,有四位大小姑,嫁到外地,二十幾年來,每逢過年,都要回娘家拿粿。
這是農業社會裡,一位母親的心意,在鄉間,很常見。
陳家婆婆在每年的過年前,一定要準備足量的年糕、發粿、包仔粿、菜頭粿(蘿蔔糕),給女兒們帶回婆家。
二十多年如一日,從磨米到揉粿,炒餡,包粿,用柴火大窯炊蒸,大概要做個二天二夜才行。
早些年,陳家左右鄰居的幾位老阿嬤會一起幫忙,幾位老人家一邊聊天,
一邊曬著暖暖的冬陽,手裡的動作伶俐不輸自家年輕媳婦。
今年,最得力的助手老阿嬤,因為失智也較失體力,無法到場幫忙,
陳家的老阿嬤心裡有說不出的失落,一起做粿幾十年的"戰友",無法上戰場,這仗打起來格外無力。
陳家婆媳感情好,媳婦不忍婆婆要獨自一人忙完這麼多的"粿",
所以,下班後,先利用晚上備料:煮紅豆、搗花生、炒配料....
休假日一早忙到晚,手不停竭,院子裡的蒸籠柴火也不停竭。
終於完工,我好奇的問她:妳倒底包了幾百顆粿?!(語氣滿是欽佩)
她說:哪有時間算!心裡只想,時間不夠,動作要快點!!
現在,家裡堆積如山的粿,加上全身酸痛。
明年,我不要再做這麼多粿了!!(我心想:去年,好像也聽過這句話~)
我喜歡看著老人家圍在一起做粿,她們會叨唸(有時會大聲怨罵)住在外地的兒孫們,
也會眉開眼笑的炫耀自己的兒孫們,聲音宏亮有力,
曬著冬陽,柴火蒸籠冒著氣,在三合院落裡,教導自家媳婦家傳的糕粿手藝活,
還得分神驅趕想靠近蒸籠(偷吃)的小娃兒們。
那是我幼年時,過年的景象之一,是記憶裡最溫暖的那一幅。
祝福大家 新的一年 平安健康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