品 名:旬鹽花-穀雨
原料名稱:天日海鹽
原料產地:台灣嘉義布袋
淨 重:40公克
保存期限:3年
保存方式:本產品未加抗凝結劑,請避免置於潮濕處。
注意事項:碘為必需營養素,本產品未加碘。
【商品說明】
陽光、風、雨等氣候條件,為每一批鹽花帶來細微的風味差異;
每款「旬鹽花」,皆為當年度收成時的「鹽選」之作,
也代表著當年度的氣候特色。
詳列近年來的【年度旬鹽花】
2025年-穀雨
2024年-立春
2023年-小暑
2022年-大暑
2021年-小滿
2020年-夏至
2025年4月13日下了第一波春雨,將近70mm的雨水,
讓蒸發池裡的藻類加速增繁代謝;
剛收上來時因為富含杜莎藻的關係,收上來的鹽花帶一點淡橘色,
這淡橘色是葉黃素跟類胡蘿蔔素,脫水後橘色就不見了。
一個多禮拜之後,在4月22日(世界地球日)採收了這一批鹽花。
我們選擇這一款「穀雨0422」作為2025年的「旬鹽花」,
與大家分享老天爺的賞賜,也希望提醒我們晒鹽人及消費者,
一起關注因「氣候變遷」而來的挑戰。
【關於洲南鹽場】
晒鹽,曾是布袋最重要的產業,也養育了一代又一代的布袋人。
當國家政策不再晒鹽(改從澳洲進口粗鹽),
面對廢棄的鹽田與老鹽工的回憶,我們除了感傷、懷舊,
能不能做一點什麼事情呢?
協會總幹事蔡炅樵說,鹽田復育了一段時間,
才好不容易可以有一點點產量,不敢說提供了最頂尖品質的鹽,
但他認為,日曬鹽的特色在於,各個地方的鹽會有各地的風土特色,
再簡單不過的產晒方程式:(海水+土地+季風+陽光)×人=鹽
這是讓各地的鹽產生不同風味的四大元素,
所以非常希望大家可以給台灣的天日鹽機會,
讓大家多多認識台灣本土的曬鹽文化!
(文/布袋嘴文化協會)
【影音連結(洲南鹽場提供】
一滴海水如何晒成一粒鹽
【檢驗報告】
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