日日聽海長大的部落小米

2014年,是我們的友誼豐收年,很幸運認識了一些新朋友,從南到北,又從北到東,
新朋友又介紹了他的朋友,帶我們去日出之鄉-太麻里。
尋訪...
日日聽海長大的小米(台灣原生種小米。部落小米)

一路往島的南方奔去,穿過南迴的幾座大山,沿著美麗的海岸線,
大片陽光下,迎風婆娑起舞的台灣原生小米.......以上,純屬我的美好想像><"

2014年6月,梅雨季,雨還不停歇,
心裡難得殷切期待,氣象局的90%降雨機率不要太準確。
一路往島的南方奔去,沿路的雨勢,時大時小,偶還露點小陽光,
但這回,氣象局的氣象報告準確率達百分百!!

東海岸的雨,沒停過。

雨中,抵達東海岸太麻里的部落,
台灣原生種的小米,種在有斜度的山坡,

從山坡遠眺,是東海岸的海天一片,今天下雨,拍不出夏天的湛藍的海洋,
山坡上的小米,伴著浪花聲,慢慢長大,近入採收期。

在部落小米區遠望雨中的海洋

山坡中間的平緩地,有棵高大的波羅蜜樹,樹底下,站了位穿著雨衣的人。
她忙著拉線,製造聲響,以及晃動線上的閃亮反光帶,驅趕群食的小鳥們
(這裡不捕殺小鳥,僅以人力驅趕方式)。
這是部落裡的小米成熟到採收期間,負責友善驅鳥重責大任的唯一工作人員。
她要帶便當,在這裡待足8-10小時。
下雨時,得穿著雨衣,站在波羅蜜樹下,特別辛苦。

部落小米區驅鳥的反光條

早期的部落裡,頭目吃的小米,和族人吃的小米,兩者在外觀顏色有點差異(我猜是品種不太一樣),
頭目吃的小米也不能亂種,要在固定的一塊土地上。

這是部落裡的老人傳下來的,歷史的真實性無法可考究,
倒是讓我們透過老人家的傳說,對頭目小米印象深刻 。 

另提,小米種植即使是部落自行留種,也容易發生混種的狀況,例如小鳥啄從這區到那區,
再從地裡長出來的(或碾製過程中),所以現今的頭目小米,也不如老人家當年所見的那樣。
多少都有混到其它品種的小米。
開心品嚐即可^^

頭目小米與部落小米的比較

更有趣的是,還有頭目太太吃的小米喔(也適合部落裡老人和小孩或生病的族人食用)。
頭目太太吃的小米是未脫殼前,先炒焙過,放涼,再脫殼,
老薑爆香,加水將炒焙過的頭目小米和白米一起烹煮,細火熬煮,再加鹽。
雖吃不出小米的甜香,卻另有一番特殊的風味。
午餐有幸吃到道地的頭目太太吃的小米~(和大家分享^^)

頭目太太的小米

雖然,部落裡負責解說的的人,有點兒不好意思的一再重申,
僅是部落裡老人家嘴裡流傳的故事,絶非所有的部落都是這樣的!!
但,對我們來說,這很棒~

當我們在烹煮時,可以為孩子們說起這麼有特色的部落傳說,
美味的食材,帶給我們味蕾的享受,也為我們的心靈,帶來不一樣的感動。
即使是沒有考證,也是一則生動的傳說。

延伸
我家小男孩好奇的在部落的工作間看小米的碾製,也在有坡度的小米田裡穿梭,
即使在雨中,也十分好動,
陪在一旁說明的部落歐吉桑說:唉~看到你的小孩子,我想念起我的孫子啦~~
他們住在北部,下個月就會回來過暑假,
我有五個孫子ㄋㄟˋ .......(以下是我們的孩子經...省略)

六十多歲的歐吉桑夫妻,身體健壯,住在面海的日出之鄉,
在他成長的故鄉(部落)陪伴部落裡年邁的老母親,也想念北部定居的孩子們,
為我們種出美味的台灣原生小米,也留住部落裡傳承的頭目小米~

台灣原生小米碾製過程說明
小米的種植到可以收成的過程,大概是110~140天,種植過程不太會有害蟲,所以不會用到藥,為求食品安全,我們仍送檢了2014夏日採收的台灣原生小米,結果,如我們了解的產地狀況一樣,美味。安全。(詳見檢驗報告)這是讓無法參與產地的朋友們~和我們一樣,由衷感謝辛苦的部落耕種者,用愛土地的心種植出安全美味的台灣小米。

台灣原生小米的花​​​​​​
台灣小米的碾製過程
台灣小米的碾製過程
台灣小米的碾製過程
已加入購物車
已更新購物車
網路異常,請重新整理